|
匿名
发表于 2017-3-10 15:30:13
|阅读模式
银行理财一向爱打“节日牌”,节日期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往往高于同期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因此节日理财产品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行,收益率普遍低于4%的背景下,日前,部分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推出了“中秋特供”理财产品。《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对高的理财产品多来自中小型银行,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突破4%,受到市场热捧。与往年相比,今年节日专属产品数量相对较少,收益率也比较低。 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目前不多,一些相对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一旦发行就受到追捧,刚上线就便被投资者‘秒杀’”。 高收益率产品抢手 去年中秋节,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大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4.5%-5%之间,而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多在4%-4.5%之间。 今年中秋节前后,《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发现,今年金融机构的促销热情远不及往年。“中秋特供”银行理财数量锐减,而且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步步下跌,银行理财规模增速也出现全年放缓的迹象。国有大行很少有推出中秋专属产品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维持在3%左右。部分中小银行近期推出了中秋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4%之间,有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突破4%。另外,各家银行推出的中秋专属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大多比较长,包含了整个中秋小长假,从某种程度来看,实际上摊薄了收益率。 据悉,南京银行(601009,股吧)推出两款中秋特供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4.3%,期限均为91天,这两款产品发售当天就已经售完。 浙商银行也推出了“中秋特供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4.5%,期限为180天,其余的普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在3%-4%之间。 另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9月14日起销售的节日款短期理财产品也已经提前售罄。这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达到4.6%,吸引了很多市民在银行排队购买,该产品上市不到一小时就被争购一空。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9月10日—9月16日)193家银行共发行了1260款银行理财产品(包含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49家,产品发行量较前一周减少187款。国有控股银行共发行84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65款,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32%;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6%;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3%。 城市商业银行共发行564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413款,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0%;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3%;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8%,12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0%。 某城商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中小银行揽储的压力相对国有大行更大,客户资源相对较少,银行比较愿意通过发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吸引客户,以扩大客户源。” 理财产品转型节奏加快 2016年上半年的理财市场,对大多数的投资者而言,确实难以称得上红火。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银行理财规模也露出真实面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呈下降趋势。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68961只,理财规模总计26.2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而去年理财规模全年增幅为56.5%,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增长3.5万亿元和4.98万亿元。不难看出,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在上半年明显放缓。 普益标准进一步分析,大型银行对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表现出了明显的“控规模、控收益”的态度,该类产品的规模增速有明显的放缓,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型。也因为这一因素,2016年上半年,全国性银行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才会大幅下滑。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节奏加快,商业银行发行的开放式产品数量日益增多,上周(9月10日—9月16日)在售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数量为313款,其中,全开放式产品数量为201款,半开放式产品为112款,收益率披露较为完整的产品共217款。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存续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共937款,其中,全开放式产品数量为185款,半开放式产品为752款,收益率披露较为完整的产品有534款。从整体收益表现来看,开放式产品整体收益率表现平稳,其中半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全开放式理财产品,除国有银行外,其收益率均在3.5%以上;而全开放式产品收益率表现则位于3.5%以下,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高于3%。 银行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降再降,今年的年中效应也不甚明显。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节奏加快,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在保证了产品收益的基础上,增强了产品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增强也使投资者愿意让渡出更多收益予以交换。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过程中,很多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开放式理财产品,称其不仅收益率高而且流动性高,也不用担心募集期间摊薄自己的投资收益。“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行,收益率普遍低于4%的背景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具有一定优势。由于收益率较高,资金的流动性强,吸引了不少客户来购买,早上刚发售半小时就被抢光了”,某行的理财经理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