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1-1-4
积分340
金币294
贡献0
X币0
回帖15
主题31
|
<p>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银行理财就是信誉的代表,似乎认为银行就可以等同于“绝对安全”。
殊不知,基于这样的非理性认识去购买理财产品,投资人很容易忽略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缺陷,阻碍投资人通过合理的判断做出专业正确的判断。下面小编就扒一扒银行理财那些你要小心的坑。
银行理财
理财产品和保险傻傻分不清
购买的一款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实际上是一份保险。这样的事情绝不是小编胡诌的。
据媒体报道,有客户在某银行办理业务,遭遇到银行员工推销一款理财产品,并称该理财产品附送一份保险产品,可保障至80岁。但过了段时间,该客户去银行支取本息时才被告知,他其实购买的是一份分红险。如果该客户办理退保,则需要扣除3万多的违约费。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新华网此前也曝光过类似的案例。
不注意区分产品投向
一般,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银行自己设计和推出的产品,由于银行风控能力强、管理正规,此种产品一般具有保障性;第二种是银行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波动比较大,尤其在股市波动的情况下,风险也比较高;第三种是银行代理产品,这类产品种类非常多,投资人一般难以判断,其中绝大多数以信托类产品。
其实,投资人只要掌握一个技巧就能避免这样的被动局面。投资人只需要盯住该金融产品的管理人,如果是银行自己的产品,管理人就是银行,而第三种情况的产品管理人就不一定是银行,往往是某公司。
不清楚产品的风险性
不少人即使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还是搞不清产品的类型和结构。其实产品的类型和结构的不同意味着产品的风险性不同。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产品。简单来讲,如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总体而言风险较小,风险程度视投资债券的级别而定,债券型具有最低的风险水平,同时收益率也较低,但是适合投资风格较保守的投资者。
忽略募集期
媒体曾报道,有位客户反映,他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收益只有自己计算的2/3。经记者调查发现,该产品的募集期长达半月,且又有1个工作日的提现时间,而这些信息,理财经理并没有对客户强调。
募集期即是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时间。倘若募集时间过长,即增加了投资人资金闲置的时间,摊薄了实际收益。投资人可以尽量选择在募集期最后一天认购会比较好,其间可以投资货币基金活期理财产品获得一定的收益。 |
|